瞧,这个人!
——专访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
——专访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
4月20日上午9点整,由东南卫视、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启航仪式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东澳码头举行。至此,翟墨和他的团队扬帆远航,踏上了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征程。
2015年3月13日,翟墨的微信朋友圈里罕见的发出了一个全球招募的启示:
全球招募!!!船长3人,水手30人。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即将途径的站点充满了刺激、诱惑和无数可能……来吧,我们一起去远航!
我们对翟墨的专访也就从这则全球招募启事开始。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宏伟战略,展现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和民族胸怀,“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形象大使”翟墨于2015年4月20日驾驶60英尺远洋大帆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由翟墨领航的这次远航,以原路寻迹、探访和共说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重新装载茶叶、陶瓷、农作物、绘画、摄影等友谊“使者”,全程途经东南亚、印度洋群岛、非洲、西亚和欧洲众多国家和城市,穿越台湾海峡、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爱琴海、地中海等世界著名的原生态文化圈,总航程逾万海里,是中国人在“一带一路”宏伟构想与战略背景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首次以帆船航海为媒介,通过举办中国画展、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中国影像展、中国茶艺展等艺术交流活动,以图文资料、纪录影片、艺术作品多种形式展现寻访和交流成果,同时还将与世博会结合,开展上海与米兰,泉州与威尼斯等友好城市的丝路交流活动,并携本次活动成果参与世博会中国馆的馆展活动。翟墨领航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次串联起整个海上丝路沿线的文化、体育、艺术、经贸、科考、旅游、探险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探访和交流行动。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海上丝路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现代海洋产业新型发展,生动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打造丝路沿线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鼓与呼。
作为“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身上有着浓郁的英雄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他总是希望由自己单独完成一个探险,以凸显自己的个人符号。在一个以“众”为话语符号的国度,翟墨无疑显得棱角分明。
此次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行动,据说原本的策划,也是其个人独自航行,重现当初环球航海的盛举。但是,为何就在即将起航的前夕,翟墨发出了这么一则招募启事呢?
记者:在我们的印象里,你一直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勇士,相比一群人探险,你更喜欢独自前行,那么,是什么缘由使得你此次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突发奇想的全球招募呢?
翟墨:你问的问题,涉及到极其深层的意蕴。在我发出招募微信之后,许多朋友也发来信息询问,为何此次海上丝绸之路之行改变了自己的探险风格了呢?我的回答可能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洁,我想表达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此次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萌发的。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我本人没有更为深邃的见解,但是,“一带一路”串联起海上和陆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诸多国家和地区,这个战略背后的语义,肯定有一个核心的语汇,那就是“和”。和谐共生、和平相处、和衷共济……显示出中国与世界握手的姿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招募就有了一个非常自然的理念,那就是,和全球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一起走完这段海上旅程,当不同的人都来参与和关注这次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航程的时候,我们的这次远航,也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其次,我之前的远航,更多的是自己孤身一人,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自己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对生命、对世界有了和过去迥然不同的认识。因为远航,也是一种交流,与自然、与社会、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当这种交流以你个人为主体的时候,是一种体验,而当这种交流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为主体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体验。我没有否定过去的我,但是今天,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亲历和分享这种体验,也许是我人生的一次提升。我相信此次众多小伙伴和我一起重走,我将获得更为独特和宝贵的生命体验。
记者:中国虽然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但是,国人却鲜有亲海、探索海洋的气度和魄力,华夏文明,更多的是黄土文化的元素,你如何看待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征服?
翟墨:首先更正一下你的一个提法,那就是对海洋的征服。海洋是这个地球最为重要的自然构成,它就在那里,但是,却不是为了给你的征服欲提供素材的。人类伟大之处,不是透过对自然的征服来达成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愿景的,而是透过与自然的握手、谅解、甚至和解,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于黄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问题,可能超越了我的知识认知,我的回答未必会让你满意。但是,我可以以两个先人为例,来谈一谈我对海洋文化的粗浅理解。600年前,郑和率领船队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1433年,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返航途中逝世。在他去世的59年后,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去寻找印度和中国。然而,两位同样伟大的人物,此后所开启的则是迥然相异的时代。郑和之后的中国,陆权大国思想引发的是非之争使中国开始了300多年的海禁,郑和所留下的遗产,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便消失殆尽。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多数中国人认为世界是平面的,先人们一方面以世界中心自居,将这个中心之外的所有文化和文明都视为蛮夷或夷狄,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另一方面视大海为畏途,不愿意去探索和跨越这方神秘的洋面,与外面的世界达成和解与默契,最终被踏海而来的洋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帝国的大门,古老的黄色文明分崩离析,由此也开始了近代史上屈辱的半殖民时代。而哥伦布秉承着“向西、再向西”的理念,发现了东方新大陆,不仅给欧洲人带来了好运,而且宣告了一个旧世界的死亡和一个新世界的诞生。从此,新旧大陆永远摆脱了孤立封闭、蹒跚迟滞、单独进化的旧框架,形成了彼此交往、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使全球人类趋向同归。数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巨大成就,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首功当推哥伦布!时至今日,哥伦布精神仍然是鼓舞人类去发现和开拓未知领域的动力之一、共创未来的桥梁之一。不同的理念、思想、路径和谋略选择,所带来的绝不只是眼界的宽仄巨细,而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命运的迥异。今天,除了国家层面对海洋有主权和产业经济的要求,个体来说,他们主要是试图透过对海洋的探索和探险,来实现自己内心的某种梦想,或者达成自己的生命价值。经常有人会问我,这么艰巨的航程,也没有明显的商业价值,是否值得?当然,这个问题同样也适应于那些登顶或正在登顶的登山者。对,为了什么?抛却意识形态的概念,我理解为人类内心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驱使着人类不断的改变世界,塑造未来。
记者:我们知道,你除了航海家身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画家。大家都很奇怪,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身份竟然被你集于一身。画家的方式是在画室安静的表达自己,而航海家则是在洋面以博弈的方式展示自己,两个身份对你来说,矛盾吗?
翟墨:当然不会矛盾。我原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美术。我想,无论是航海,还是画画,其实都是人在寻求与世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对我来说都显得很合适。因为航海的缘故,我绘画的题材也多是大海,用油画的笔触,表现大海的多样性和自然的多样性。我刚刚在北京798举办了自己的一个画展,很多朋友来捧场。我想用这个画展,来给自己的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壮行。
记者:那么,你个人认为,绘画与航海作为交流的方式,有什么差异或不同?
翟墨:航海与绘画,其实都是人类通用的语言,一幅精彩的绘画作品,是不需要文字诠释的,同样,航海行为本身,也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渲染和解释,这是它们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相较于绘画作品本身,绘画过程并不重要,而相较于结果,航海的过程最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绘画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而航海更像是行为艺术。
记者:那么可以详细的谈谈你这次招募计划之后具体的一些旅程计划吗?
翟墨:这次远航,除了国内诸多主流媒体会关注之外,海外也有不少媒体给予关注,特别是这次全球招募的信息发布之后,海外媒体和网友反响热烈,这是我最初没有预估到的。至于详细的行动计划和细节,作为一个媒体人,你觉得我会提前告诉你吗?
记者:结束这次海上丝绸之路航行,未来你会有什么更为宏大的计划吗?
翟墨:更宏大的计划来自于更宏大的内心。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强大时,那些故作宏大的行为往往显得滑稽,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哪怕他些微的动作,也会成为生命的一道景观。我不认为我的行为有什么宏大,我只是遵从内心的驱遣,完成期待中的那个自己。
记者:对未知的不懈的探险?
翟墨:其实也是对未知自己的探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重走,同样也是一次探险,同样也会遭遇或经历出乎我们想象边界的这样或那样的插曲。我们关注翟墨,并非出于一种单纯的猎奇心理,而是基于我们这个民族罕有的那种冒险和探求精神。当我们习惯了传统中国文化大团圆结局的时候,其实现代人的内心更渴望无垠的大海,以更粗暴的方式讶迎这位中国勇士;中国、乃至世界都在期待着翟墨的这次同舟共济的远航,无疑,悬念,是吸引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个理由。
他的话很多,但是没有赘语。翟墨说完了,并没有时间与记者客套,而是自顾发起了微信。一边发一边说:又来了一位意大利的报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