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理事风采 >


人间大爱本无价,枫叶凝香皆有情
———专访舞歌剧《香山之恋》创始人、文化中心理事尹建平
 
        近日,国内首部原创舞歌剧《香山之恋》在北京八一剧场首次亮相。该剧讲述了老导演苏志为了完成爱妻的遗愿,带着他的学生和女儿,克服了困难和挫折,终将爱妻生前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晚秋》搬上了舞台。故事诠释了一个真理,即真爱终将成为回忆,生命也将随风而去,一个人活着时的价值,才是生命的延续,如同香山红叶,化作春泥岁岁逢,化作斑斓年年红。
 
        舞歌剧《香山之恋》,从编剧到导演乃至全部的音乐及词曲、舞蹈创作均为著名音乐人、导演尹建平先生原创并一手操刀的,这在当下的舞台表演节目中是绝无仅有的。
 
        尹建平先生,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特邀理事、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海外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终身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舞歌中国网首席执行官。
        笔者在观看完演出后第一时间对该剧的独立创作和出品人总导演尹建平先生进行了专访。

        1、问:尹导,作为著名音乐人,您的许多音乐作品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2008年春晚的《拉二胡》、奥运十佳歌曲《世界告诉我》等,请问是什么促使您跨界到舞台表演艺术创作了这部剧呢?能否为大家解释一下舞歌剧的概念?另外为什么要取名为《香山之恋》呢?

        尹建平:为什么叫舞歌剧?首先它结合了我个人的艺术经历,我曾经是一名专业的舞者,后又从事歌曲创作。其次,舞歌本身也是中国传统中载歌载舞的民间歌曲形式,大多在民间喜庆、节日和集会时演唱,如社火、秧歌、采茶调、花鼓调等。目前,国内创作的歌剧也好,音乐剧也罢,基本采用的是西方歌剧和美式音乐剧的曲式和表演风格,尤其是当中国的故事、中国人的情感用西方化的形式呈现时,真的令人感到不伦不类、难以接受。这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的创作手段,我认为是不恰当也是不可取的。能不能创作一台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舞台表演作品,舞要好看,歌要好听,这些使我萌发了自己创作一部剧的念头。这个剧是一部完全原创的、舞歌相汇、情景交融的新型剧,整剧贯穿的舞蹈与歌曲的基调是既尊重传统文化和恒久流传的价值,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性的活力,在传承中求新,在求新中创造。我认为它呈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类型,也实现了我从艺近50年的艺术之梦。我14岁考入总政歌舞团,也算是老文艺兵了,我有一份香山情结,从1970年至今,我几乎年年去香山赏红,这些年我的恩师和好友相继离世并长眠于香山脚下,他们生前都为党和人民做出过许多贡献,每当香山红叶飘落时,我都会触景生情,红叶可以岁岁逢,人离却不能再生,然而活着时所创造的生命价值可以是生命的延续,有感于此,我创作了歌曲《晚秋》并将这一真情实感寄托在了舞歌剧《香山之恋》之中。

        2、问:请您介绍一下舞歌剧《香山之恋》的艺术特色和有哪些观众不容错过的亮点?
        尹建平:舞歌剧《香山之恋》在艺术上突出的是多元不失本源的特性,因为一直以来我坚持认为,我们的创作应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提炼出中国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精神,同时还要展示出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毕竟文化底蕴的深厚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资本。因此,在舞歌剧《香山之恋》中,你会感受到舞剧、歌剧、音乐剧、话剧等元素,同时你也能领略到中国式美声、民通、摇滚、通俗、京腔等多种唱法。我认为,它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新生事物。

        舞歌剧《香山之恋》在思想上突出的是励志不失反思的特性,《香山之恋》不仅要表现唯美的意境,同时还要展现浓浓的人文关爱和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反思,因为香山红叶我们可以年年见到,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说人不能碌碌无为的生活,要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绽放美丽,让生命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得以释放,即便离开人世,活着时所创造的生命价值也会如同香山红叶化作春泥岁岁逢、化作斑斓年年红。剧中对当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角色的鲜活表演带给人们了一些积极的反思。

        舞歌剧《香山之恋》在演员阵容上,扮演老导演苏志的是我的好朋友苏杰,他是一位奇才艺术家,多年来游走于戏剧、舞蹈、演唱、曲艺、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之中,创作演出过多部艺术作品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这个人物原型也是以他为模板量身打造的。扮演女儿小鹤的是上海歌舞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伯鹤,她是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硕士,在海内外曾成功举办过多场独唱音乐会及声乐讲座。另外扮演Michael的玉米提和扮演小红的朱磊也都是目前国内最顶尖的舞蹈演员,扮演老师的柳杨也是解放军话剧团一级演员,剧中的其他人物角色及群舞演员也都是由一流演员塑造的,这些都强有力地确保了本剧的艺术造诣和节目的质量。

        3、问:区别于一般的舞台剧、音乐剧,您创作的这部舞歌剧《香山之恋》与它们有何不同?
        尹建平:舞歌剧《香山之恋》全剧共分八场,包含20余首音乐作品,以戏中戏的手法体现着时空的转换以及回归舞台本真的意境美,剧中的歌曲既有通俗又有美声,内容既包括流行又涵盖诗词,这些歌曲全部都是由我本人原创的。另外,剧中的绝大部分角色都是由舞蹈演员担当的,这也极大区别于一般的舞台剧、音乐剧。我常说,形体无国界,舞姿有民族;音符无国界,旋律有国家。我在舞歌剧《香山之恋》的创作中,尽可能地将中国舞特有的形神兼备、手眼身法、刚柔并济、情技交融、气韵贯通的身韵之美和中国歌回环往复、委婉优雅、抑扬顿挫、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旋律美相融合,可以说是在传承中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对于中国舞的身韵美和中国歌曲的旋律美,我坚持强调的是传统精神,而不是重复传统的舞姿或者音调;我提倡的是要在深刻领悟民族身韵和旋律精髓的同时,着力于中国舞歌现代包装形式的探索。

        4、问:舞歌剧《香山之恋》剧中的主要人物您是如何构思的?都代表了什么?
        尹建平:舞歌剧《香山之恋》,整个剧围绕着男主人公为完成亡妻夙愿、克服挫折与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情节而展开,在人物塑造上,主人公苏志和他的学生们具有着对艺术无怨无悔的追求及崇高信仰;女儿这一角色代表着留学海外心在祖国的海归一族、女儿的男友追求真爱的情节感人至深;女学生小红的男友精神空虚、追求物欲享受,是一部分当今缺乏理想的年青人的化身;老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责任心为该剧注入了鲜活的正能量。

        5、问:舞歌剧《香山之恋》的舞美设计和灯光运用非常有特点,简洁唯美、意境十足,请您介绍一下是如何做到的?
        尹建平:近年来,舞台表演随着商业化运作的泛滥,在制作投入上愈加追求大投入、大手笔、大制作, 堂皇壮丽的场面、豪华先进的装置、光怪陆离的灯光、华丽变幻的服装,俯拾皆是。我感觉这些都已经偏离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的精神与本质。如何正本清源,回归舞台艺术追求意境的本质,无疑应成为现阶段舞台剧不可回避的第一要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简洁是传达神韵的重要手段,简练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高度的概括。我们这部舞歌剧《香山之恋》,采用立体空间打造视觉的多层次,抛弃奢华的布景和笨重的LED,转而灵巧自如、功能多样的舞台设置,景片采用分段、条块、几何式景观制作,并将灯光采用表情化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舞台艺术的意境之美,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把物象重新排列、组合、留白、简约、凝练,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不失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舞台剧新模式。

        6、问:您是如何看待舞台艺术的?您的追求又是什么?

        尹建平:当今在文艺方面,全社会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娱乐文化、影视文化、网络文化方面,对于舞台艺术的传播几乎边缘化,然而真正有艺术品质的舞台艺术永远是引领和提升人们审美情趣与品味的载体。世界上所有文明发达国家的人民,无不将舞台艺术视为殿堂以及最高的精神享受,对舞台艺术的崇敬也充分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良好素养。我经常说,人性善恶两面, 这一天性是改变不了的,但是能够滋养、提升善良的润滑剂唯有艺术,因为艺术永恒的坐标是美、善、真,我强调的不是真善美,是因为人们只有向往美才会向往善,更会实现真。有了美善真,才会最大可能的缓和、缓解贪婪无度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破坏;只有美善真,才会使人类在掠夺与敌视的矛盾深渊中得到一丝慰藉与平衡,让人类不至于周而复始地为战争与贫困付出惨烈的代价。所以说,人类矛盾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是人性的问题,倘若人类能更多的向往、呼唤、崇尚艺术之美,那么这个地球会平和、平安很多,因为美善真才是人类赖以依存的精神家园。一个仰望艺术之美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精神强大和充满希望的民族。
        下一步我计划将舞歌剧《香山之恋》做进一步的精雕细琢,在国内演出的同时将该剧翻译成英文、日文等多国语言,在人物塑造上和舞蹈的编排上下功夫,力争达到国际水准,展开对外交流,让舞歌剧这个原创本土剧目形式走向世界。“跳红中国舞、唱响中国歌”是我今生的追求,让中国的舞歌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绚丽绽放更是我美丽的中国梦。
 
编后语:
 
        采访完尹建平导演,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无论是舞歌剧《香山之恋》还是尹导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坚守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有限的生命绽放美丽,让多彩的灵魂释放灿烂,哪怕短暂的瞬间也不负此生。”这也是对这部剧最好的诠释吧。人间大爱本无价,枫叶凝香皆有情,让我们一起亲身感受舞歌剧《香山之恋》,静享心灵的舞蹈,聆听生命的歌声,领悟艺术的本质。
 
 
 
 
 
 
 
 

对外邀请权出访组团权